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district_text}}

未来已来,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转载 新闻资讯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0-09-24 10:14 {{clickNum}}

  为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西部人力资源服务高地”总要求,9月21日,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田杰发表讲话,成都市、绵阳市、泸州市、广元市、凉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

  朝阳产业 拉动经济效应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已逐步覆盖人才资源开发、流动、配置、管理等全过程,作用越来越大。”

  田杰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四川省人才猎头、人才测评、人才咨询、人才培训等中高端服务业态迅速发展,2019年成功推荐招引10万中高端人才。408所高中级职业院校,2019年在学总规模246万。92所技工院校、1492个就业训练中心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承训规模近百万。今年1-8月,全省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59万。196个人才服务中心,管理流动人才档案400多万份,每年提供公共人才服务70万人次。13家公共实训基地、108家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6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培养大批实用性、创新性人才。5家国家级和100家省级创业孵化园,每年孵化创新项目或实体4000多个。

  “六件大事” 拓展川渝人力资源双融合

  “四川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田杰在报告中指出,要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在建章立制、活动配合、效能发挥上持续发力;打造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务必年内全面推开、初见成效;建设若干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有10个市州已明确提出拟创建省级产业园,要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尽快形成“立项一批、启建一批、开园一批”的发展态势;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宜宾要抓住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的机遇,借势做事、乘势而上;要挥人力资源服务稳就业作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五项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田杰在会上还特别强调,要统筹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计划”。

  一是“强主体”行动计划

  坚持外引与内育两手抓、经营性与公共服务力量同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力争到2022年全省市场主体达1.2万家以上。

  要招大引强,成都这个“极核”以及泸州、绵阳、乐山、南充、宜宾、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要盯住主要业务在中西部地区,有融资、迁址需求的大企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进来”。

  二是“建园区”行动计划

  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力争到2022年再新增1家国家级、6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按国家级示范园区标准,推动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接续发展,建好“经开园区”。

  三是“创品牌”行动计划

  围绕“企业有名气、产品上档次”,力争到2022年,“四川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影响力、传播力明显提升。

  四是“优业态”行动计划

  要加快创新升级,构建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探索“研发主要在成都、应用辐射全省”的新模式,加快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重点突出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继续做好促进就业和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

  五是“聚人才”行动计划

  坚持产业发展、人才为先,力争到2022年,从业人员总量达75万以上,领军人才和专家达500人左右,每年服务各类人才200万人次以上。

  田杰在会议中对抓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作出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 ,省上将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4+6”重点产业推进机制,人社系统要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争取党委、政府关注,把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本地“十四五”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配套和要素保障;要完善协作机制。

  对内,要整合流管、就业、职建、农工、劳动关系等处(科)室力量,对口加强业务指导及政策支持;对外,要在本地服务业发展领导制度框架下,加强与教育、商务、统计等部门协调配合,条块结合、同向发力;要优化政策保障。

  要抓住本地区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文件等有利时期,争取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财税扶持等方面,集成创新更多支持政策。



{{item.value}}({{item.name}})

{{item.name}}

大巴山人才网

顶部